越南拥有9000万人口,是东南亚第三大国家,仅次于印尼和菲律宾。
与其它东南亚国家一样,越南有庞大的青年口,其中约40%的人年龄在25岁以下。
这一不断壮大的年轻队伍有望主导越南新一代消费群体。
对聚焦越南这一新兴市场的创业人士而言,这将带来巨大商业机会。
越南的互联网普及率也非常高,50%的越南人都在用网络,超越三分之一的人拥有智能手机。
可能有人觉得,越南人口总体偏同质化,但事实上,越南有独具特点的各类亚文化,它们影响着创业公司在该国的运营。
那样,闯荡越南市场的诀窍是什么?该国的初创生态是什么样的?听听当地创业人士Son Le Thanh和越南市场专家 Anh-Minh Do如何说。
北方人与南方人在讨论越南初创生态之前,大家需要先认识一下这个国家的历史。
1975年结束的越南战争把越南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以政府所在地河内为中心的北方人,另一部分则是居住在胡志民市的南方人。
北方和南方人有文化上的差异。
Son 在胡志民市出成长大,他觉得,南方人总是更开放、更亲商,做起买卖来更直接;而北方人则觉得政治关系是经商的要紧首要条件(由于他们更挨近政府办公地)。
健身APPWeFit 开创者兼 CEO Khoi Nguyen 持有相同怎么看。
他觉得胡志明市合适服务终端顾客的创业公司,而河内合适政治资源丰富的创业公司。
新加坡人 Alvin Koh 是河内一家公司Peko的开创者兼 CEO,已在越南居住了三年多。
他察看到,北方人一般学习力更出众,有存钱的习惯,思想更守旧,而南方人更有活力,创业意愿高,喜欢边赚钱边烧钱。
从我与越南创业人士的交流来看,南北市场的确有差异。
北方人倾向于觉得自己更有文化,更有教养,他们更重视形式,喜欢用隐喻和讽刺——包含在平时对话中。
“北方人还害怕改变,让他们适应新技术非常难,”河内企业 Cititech 开创者兼 CEO Duong The Vinh 说。
“我注意到,一些河内的公司宁可刚开始就打入国际市场,也不愿率先在河内测试它们的商品。
”越侨与国外留学群体越侨这一群体加剧了越南的多元化。
这类人在战争期间离开越南,现在,看到了祖国的进步机会,他们正在回到过去离开的地方。
有报告显示,仅美国就有1500万越侨,其它国家还有更多。
这类人的回归给越南经济注入了动力——据估算,2025年,越侨贡献的侨汇达到了123亿USD。
除去资金,他们还带回了创业技能和人脉。
Sonny Vu 就是其中一位。
Sonny Vu 是越裔美国人,他创立了 MisFit Wearables(一家研发可穿着打扮式商品的公司),后来被化石集团(Fossil Group)以2.6亿USD回收。
另一个例子是硅谷公司 Klout (提供社交媒体影响力评分服务) 的联合开创者 Binh Tran,他目前是 500 Startups 越南基金的负责人。
“别忘了,那些在国外受过教育的越南人也在为国内的初创生态贡献力量,”Son 补充道。
Tech in Asia 前越南总编辑 Anh-Minh Do 撰写的一份报告印证了 Son 的看法。
这份报告称,在国外留学的越南人比越侨更有优势:“在越南市场,留学海归比越侨更有优势,由于他们对越南的文化和生活方法知道更到位。
越侨倾向于用西方人的思维理解东方,对试图在越南当地打造团队。
对打入越南市场的企业而言,这一过程很不简单。
而留学‘海龟’是从东方到西方,再从西方回到东方,他们做起来要容易得多。
”越南市场的机会中产阶层生活方法和东南亚其它新兴市场一样,在越南,受过好教育的新兴中产阶层正日益壮大,是很多创业人士的重点关注对象。
越南的电子商务市场在2025年达到了41亿USD,现在还在以每年37%的速度持续增长。
越南是一个很依靠关系的社会。
与顾客打造紧密的联系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Cao Nguyen 正充分借助这一趋势。
他是智能营销平台 UseData 的开创者兼 CEO。
在他看来,“95%的电子商务都是中小微型企业,主要通过广告吸引用户,这种办法效率非常低。
”为解决这一痛点,他的公司通过发送准时、个性化的信息与顾客打造联系,帮企业提高销售量。
Alvin 也觉得与顾客打造联系十分必要。
“越南是一个很依靠关系的社会。
与顾客打造紧密的联系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他讲解说。
越南中产阶层也愈加推崇健康的生活方法。
这启发 Khoi 成立了健身 APP WeFit,用户持有一张月卡,就能用河内与胡志明市的数百家健身俱乐部,并加入健身班。
除此之外,越南人口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越南中产阶层的识字率高达94.5%,受教育程度特别高。
基于这一点,Khanh Tong 推出了总结越语书本要素的 APP Checkit,现在是这家坐落于河内企业的 CEO。
出色科技人才资源“在越南开科技企业的一大好处是这里有出色的人才,但人力本钱却相对较低,”Duong 说。
“刚毕业的软件工程师月薪可能是500USD,有三年以上经验的在1000USD以上,"Son 透露。
"这已经被觉得是高薪了。
”他补充说,优质的开发职员一般来自胡志明市科技大学等学校。
它们有一批精通技术、资深的老师,不少都有国外游学或培训经验。
除此之外,在 Son 看来,那些在胡志明市组建技术团队的创业公司和国外科技企业也发挥了用途。
"他们的职位对工程师需要更高,这提升了优质工程师的认证门槛,"他说。
在基层,有 Grokking Vietnam 等机构按期组织交流会,集结越南最棒的软件工程人才,推荐怎么样更好地打造大规模、复杂的软件体系。
越南创业人士Khoi 发现,越南的创业人士都很勤奋,平均天天工作14-16小时。
"他们还非常喜欢聚会,尤其是私下的那种,"他说。
"大多数创业公司开创者都有技术背景,有非常强的软件开发能力。
"Son 觉得这是由于他们不能不这样。
“由于通货膨胀率攀升的速度超越了大家收入上涨的速度,”他说。
“很多创业人士都接零活或从事培训来补贴收入。
”他还提到了如此一种现象:遭到来自同行的角逐重压,越南的创业人士都比较短视,觉得越快获得成功越好。
Cao 指出,大多数创业公司背后都是年轻的创业人士,他们在技能、人脉和经验方面都有欠缺。
他觉得这会成为他们成功的妨碍。
Alvin 则表示,青年肯苦干,敢于试错重来。
这种韧性根植于越南的历史,是该国创业人士的一大特点。
他开玩笑说,“假如说越南创业人士有哪些独特的爱好,那肯定是在嘈杂的夜店喝生啤。
”政府鼓励创业手段“目前每人都在谈创业,过去一年就有不少人采取行动。
政府也提供了支持,包含修改有关法律、举办创业活动、推出加速器等,”Khoi 说。
除此之外,为进一步促进越南创业生态的进步,越南政府还批准了越南-芬兰革新合作计划,帮助越南达成到2025年成为工业化中等收入常识经济的总目的。
胡志明市以美国硅谷为模板,斥资3850万USD塑造了面积52万平方米的西贡硅谷。
目的是"吸引国外越侨到越南创业,鼓励高科技和配套范围的国际公司在越南从事研究、革新活动,将它应用转移至越南。
"岘港也成立了一个年轻但定义超前的科技创业基地。
“岘港这个创业基地的区别在于,它的基础设施都是现修的,不会有历史遗留问题,”Son 指出。
岘港创业人士面临的挑战虽然大环境非常友好,越南的创业人士还是面临一些挑战。
资金短缺“非常难说服越南投资人在项目初期就冒险投资,而向国外投资人或风投公司筹资又太耗时,”Khoi 说。
“所以大家只能借用有限的自有资金启动项目。
起步阶段总是是最难的,由于这个时候大家的商品还不成熟,外面对大家也多持怀疑态度。
”Khanh 也觉得越南的创投生态还处于起步阶段,共享办公空间、风投资金和创业投资项目等各种资源都有限。
他觉得天使投资人对越南市场还不熟知,所以非常难提供创业公司所需的支持。
因为对越南的司法体系缺少信赖,Khanh 选择了在新加坡注册公司,他的公司获得了 Telstra Australia 的投资,还加入了 Muru-D Singapore 加速器。
政府政策不明确,实行效率低Alvin 指出,政府虽然有各种支持创业企业的手段,但推行过程总是非常缓慢,缺少真的能让创业公司受益的有力框架。
Cao 也表示,“政府近期的确成立了一些基金,它们可能能为创业公司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当然还有一大堆文书工作,但不了解此外它们还能带来什么。
”Duong 补充说,“我觉得越南现在的政策环境对科技公司足够友好了。
但法律还不完善,不可以(为创业公司)提供足够的支持,需要时间健全。
好在政府非常想提供支持。
”语言障碍,国际合作不足Son 发现,越南当地人和越侨在筹资方面的表现有肯定差距,这非常可能是由于前者面临语言障碍,与海外风投公司交流有困难。
“除此之外,当地创业公司尽管有成熟的商品,却更关注越南市场,只因它们对这里的语言环境更熟知……"他说。
"当地创业公司需要拓展更多国际合作来获得揭秘,促成常识转移。
”给创业企业的建议在 Alvin 看来,向亲友小规模筹资对创业公司大有帮助:“越南近期涌现了愈加多的天使投资和种子基金,但不少都是新晋投资机构,缺少系统的投资步骤,这可能延缓筹资进度。
创业人士应该做好本轮筹资会耗费3-6个月的心里筹备,同时通过自有资金保持项目初期运作。
”Son 补充说:“打造强大的关系互联网,这在越南十分要紧。
不要一心只顾技术,商业操作也非常重要。
越南是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但不少基础需要尚未得到满足。
想成功则需要精简、高效的实行机制。
”总结我想用 Khanh 的话来给本文结尾:“从创业企业的角度出发,越南需要更多优质的早期风投公司和天使投资人。
不少创业公司也需要学习怎么样更好地宣传和兜售他们的项目和创意。
即使VC选择不投,能提供反馈也是好的,这能让创业公司学习改进,以便在以后获得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