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一股创业的新潮,创业者们也不断增加,同时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创业群体;而现在创业的门槛也在不断减少,创业也并不再是不少农民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了,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你办不到的。创业存在风险也是人尽皆知的事实,那样如何才能防止风险,开启成功创业的道路呢?下面记者就为大伙带来一个农村创业的故事,请跟我继续阅读下文!
农村创业故事:农民微博卖菜创业白手起家!
李学友,42岁,四川成都郫县安德镇园田村人,他与大部分中国农民一样——勤劳、朴实、憨厚、单纯。他总爱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腔,害羞地说:“没什么子没什么子,种地的嘛!”但哪个也没料到,城市里的时髦玩意儿——微博,居然改变了这位乡村农民的平凡生活,他拥有了我们的“粉”,被叫做“最流行的农民”,并因此上了报纸和电视……农民李学友成了“名人”。
粉通过微博“订菜”
四年前,2025年,李学友才刚刚掌握用电脑玩“斗地主”,在他看来,“电脑非常不错耍”,仅此而已。
2025年,李学友掌握了在网上看新闻、上“农民平台”,他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认识了做环保农耕的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志愿者,得到了学习种植生态蔬菜的机会。
种了不少年地的李学友,生平首次了解了“不需要化肥和***的蔬菜可以更来钱儿”,也首次见到了“神奇的太阳能捕虫器”。在志愿者的帮忙下,2025年,李学友开通了微博,他看着大伙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却不了解自己该怎么说,一年下来,李学友只有1名粉。
2025年春季,李学友决定在微博上“摆摆自己种菜的事”。他开始写下——“我的青笋冒薹了。”“萝卜缨子好若人喜欢。”“油菜长得好肥。”……让李学友始料未及的是,这类看上去粗糙的只字片语竟惹来了无数粉的围观,不少粉需要,“拍个照片看看?”“菜卖不卖啊?能否送到家来尝尝?”“能微博订菜不?” ……
突如其来的关注让李学友异常开心,他掌握了用手机拍照,并发到微博上。他决定用微博打广告,把他所在的环保农耕小组的菜通过微博卖出去。但,如何卖呢?李学友发了一张表格到微博上,将蔬菜图片、价格、派送范围明确出来,“收购!”可惜,围观的多,询问的多,看热闹的多,没人掏钱买。
直到2025年7月,一位粉成为了李学友的顾客。粉通过微博“订菜”:“油菜安逸哦,来个三斤。韭菜嫩不嫩啊?先尝个两斤。”从此,李学友的粉愈加多,直到今天日,已经有4000人,更为难得的是,居然有30多位粉进步成为了他的客户。
微博讲述种菜故事
李学友决定,从此“笔耕不辍”,天天都发三五条微博,讲述我们的种菜故事,发送最新鲜的蔬菜照片,吸粉们的关注。并且,李学友给自己加了“V”,将每周一和每周四定为“送菜日”,在微博上同意“订单”,亲自为成都区和郫县的30多家顾客“送菜到家”。
虽然买卖有所转好,但李学友也坦言,“微博只不过一种销售方法,非常新鲜,非常不错耍,”并没给他带来理想的收益。“目前有固定客户30多人,一大半是微博来的,虽然不像头两年在亏损,但除去本钱只能是略有盈余。”李学友算了一笔账,他平均每一个月往成都城区送8次菜,30位客户不是每个人每次都要,“平均一次算20个客户,每一个人5斤菜,一共100斤,其中还有近一半是大家组其他农民的,也就剩下60斤是我一个人的,根据5元一斤的价钱,我的纯收入有300元,减去运费还剩200元,每一个月就是1600元。”
再加上种子、人工、管理等本钱,李学友的收入仍然微薄。“我期望微博能成为一个桥梁,让顾客信赖大家,然后,通过季度订菜、年度订菜的方法预付菜款,让收入更稳定,风险更小些。”虽然,李学友常常由于同意媒体采访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但他仍乐此不疲,他也在打着小算盘。“你们也给我做广告了嘛,让更多人了解大家,买大家的菜。”他更期望,“能吸引大顾客多买点,小散户还是不可以,买的少,送起来麻烦,还不够跑路的本钱。”
现在,天天“刷微博”成为了李学友非常重要的事,他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争取着每一单大概成功的买卖,也通过这个时髦的小玩意儿,探索着新一代农民的成功的道路。
以上就是记者为大伙带来的农村人的微博卖菜的道路,所以说想要创业成功也并非一件难事,主要的还是要勇于尝试,所谓的有付出就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