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五年来,中国在校大学生创业比率平稳上升,近四成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为农村家庭背景,超越七成毕业即创业的大学生选择留守在家乡省份创业,而教育、零售等则是他们创业的主要点域。
大学毕业生创业调查:近四成创业人士为农村家庭背景
资料图。记者 金硕 摄  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的比率稳中有升
  ——在校大学生创业失败风险应该注意
  这份调查的样本采集来自2025届至2025届的中国大学毕业生,五届大学毕业生中,这份调查在每届毕业生中收购的全国样本均在25万份以上。
  比较2025届至2025届五届在校大学生创业比率数据,大学生毕业半年后个人创业的比率稳步增长,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个人创业的比率分别从2025届的1.2%和2.9%上升至2025届的2.1%和3.9%。
  应届毕业生个人创业比率平稳提高,但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创业比率更高。以2025届大学毕业生为例,2025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2.3%的人个人创业,三年后这一比率增长为5.9%。报告称,这说明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了个人创业,评价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应从长考量,不可以只着眼于毕业时。
  大学生个人创业的存活状况怎么样?调查显示,从创业存活率来看,毕业半年后个人创业的2025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2%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个人创业;毕业半年后个人创业的202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6.8%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个人创业。
  这也意味着,超越一半在毕业就开始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过程坚持不过三年,创业失败风险应该注意。
大学毕业生创业调查:近四成创业人士为农村家庭背景
资料图:2025年5月28日,山西中医学院大学生自主经营的“创业茶吧”正式营业。韦亮 摄
  超七成大学生在家乡省份创业
  ——教育、零售成为主要创业行业
  大学毕业生因为什么走上创业路?上述调查显示,创业理想(本科:45%,高职高专:44%)是2025届大学毕业生个人创业的主要动力。
  选择个人创业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本科:87%,高职高专:85%)是“机会型创业” ,即为了抓住和充分借助市场机会而进行创业;少数是“存活型创业”(本科:6%,高职高专:7%),即因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而进行创业。
  在个人创业所在地的选择方面,上述研究发现,2025届毕业即创业的大学生中,有74%的被调查者选择留守在家乡省份创业进步,有6%的创业学院生选择在大学念书所在省份(非家乡)创业。
  报告称,这可能与毕业生创业的资源更多地源于家庭,与家乡能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有关。
  从专业角度剖析,2025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个人创业比率最高的专业类是体育学类和艺术类,高职高专生个人创业比率最高的专业类是表演艺术类。
  从职业角度来看,2025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个人创业主要集中在销售类职业,第二是中小学教育类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个人创业主要集中在销售类职业。就创业范围来看,202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个人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产业,高职高专毕业生个人创业主要集中在零售商业。
大学毕业生创业调查:近四成创业人士为农村家庭背景  
图表来自麦可思研究院
  近四成创业人群为农村家庭背景
  ——“缺少资金”最可能致使创业失败
  尽管在校大学生创业热情不减,但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创业难免会遇见不少难点。
  从2025届毕业半年后创业人群的风险原因来看,上述调查显示,“缺少资金”是最可能致使在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风险原因,紧随其后的是“缺少企业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困难”。
  那样,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资金来自哪儿?调查显示,2025届大学毕业生个人创业的资金主要依赖爸爸妈妈、亲友投资或借贷和个人积蓄,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的比率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调查还显示,在202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个人创业人群中,近四成创业毕业生为农村家庭背景,有38%的创业毕业生,他们爸爸妈妈为农民或农民工,爸爸妈妈职业为产业与服务业职员的创业学院生占到28%,爸爸妈妈职业为管理层的创业学院生占比达21%。
  来源:中国新闻网